以“融合创新 数智未来”为主题的第十九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(CIMT2025)在北京首都国际会展中心和中国国际展览中心(顺义馆)双馆联动盛大开幕。作为全球四大机床展之一,本届展会规模创历史新高,总展览面积达31万平方米,吸引来自全球30个国家和地区的2400余家企业参展,预计将迎来超30万名专业观众。展会不仅成为全球机床技术的竞技场,更展现了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坚定步伐。
双馆联动,规模空前:全球机床产业盛会启幕
CIMT2025首次实现“双馆联动”,启用全新落成的首都国际会展中心(新国展二期)与中国国际展览中心(顺义馆)全部17个室内展馆,其中新国展二期单个展馆面积近2万平方米,为中小型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展示平台。展会覆盖金属切削机床、工业机器人、增材制造等传统领域,并新增工业物联网、绿色制造技术等前沿展区,全面呈现机床行业多元化发展格局。
国际巨头与本土领军同台竞技
德马吉森精机、发那科、西门子、意大利国家馆(21家企业)等国际巨头,与通用技术集团、秦川机床、科德数控、拓璞数控、北京精雕等国内领军企业齐聚一堂。科德数控带来的DMC50五轴立式加工中心,主轴转速最高24000r/min,可集成车削、超声加工等模块,满足航空航天复杂零部件的高精度加工需求。拓璞数控将发布幻影家族和鲲鹏家族新产品,展出超高速五轴龙门加工中心,展出新能源汽车大型一体化压铸件高效加工解决方案,以及复合材料结构件高效加工解决方案。北京精雕自主研发的JDMGB300动梁龙门加工中心,配备双A轴转台和摆台结构,技术参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,彰显中国智造硬实力。
全球视野:国际合作与供应链重构
CIMT2025进一步强化国际合作,意大利、德国、日本等13个国家和地区的机床协会、贸促机构组团参展。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组织21家企业参展,其金属切削机床和金属成型机床分别占据中国进口市场的4.6%和11.2%。展会期间,2025机床制造业CEO论坛吸引了来自美、日、瑞等国的行业协会负责人,围绕“全球供应链重构”“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”等议题展开讨论。
论坛数据显示,全球机床市场呈现分化复苏态势。
美国:2024年机床产值70.59亿美元,同比下降13%,但年底订单连续三个月增长,航空航天与新能源需求强劲。
日本:2024年机床订单总额1485.1亿日元,内需增长7.4%,人工智能相关设备投资成为新增长点。
德国:受中国需求骤降43%影响,2024年机床出口额77亿欧元,行业加速向“区域化生产”转型。
意大利:2024年对华机床出口同比下降13.1%,中意双边贸易双向收缩。尽管意大利机床业在欧盟保持领先地位,但面临对华出口增长乏力、中国市场竞争加剧的挑战。
瑞士:2024年机床生产与出口分别下降21%和12%,主要出口市场德国、中国、美国需求疲软。但能源、航空航天和医疗领域的短期需求为行业提供支撑。
中国市场:全球机床产业的“稳定器”与“创新场”
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会长毛予锋在CEO论坛致辞中强调,中国作为全球最大机床消费国(占全球32.5%)和生产国(占全球32.1%),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力量。2024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达34万亿元人民币,连续十余年位居全球首位,为机床产业提供了庞大的应用场景。
毛予锋指出,中国正通过“两新”(设备更新与消费品以旧换新)和“两重”(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与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项目)政策,加速制造业绿色化、数字化升级。新能源汽车、航空航天、半导体等新兴产业对高端机床的需求持续攀升,吸引了德马吉森精机、山崎马扎克、通快等国际巨头加大在华投资。
CIMT2025不仅是技术的盛宴,更是全球机床产业协同发展的里程碑。通过展示智能化、绿色化的前沿技术,推动产业链深度融合,本届展会为全球制造业注入新动能。正如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副会长王旭所言:“让我们带着今天的收获、走进明天的展馆、争取后天的订单、实现未来的发展。”
在“融合创新 数智未来”的引领下,中国正以开放的姿态拥抱全球合作,助力机床这一“制器之器”成为制造业升级的核心引擎,推动全球工业向高效、绿色、可持续的未来迈进。